2022年度CSIG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对抗环境下多模态虚实交互技术及应用”团队

时间:2023-05-18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技进步奖授予在我国图像图形学领域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

为宣传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聚焦获奖团队背后的故事,学会近日对荣获2022年度CSIG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对抗环境下多模态虚实交互技术及应用”的项目团队进行了专访,以对话的形式,为读者们提供一次了解他们的机会。

下面就跟着我们的脚步,走近今天的受访团队吧。


问题一:感谢您接受CSIG专访,请先介绍一下您的团队:

对抗环境下多模态虚实交互技术及应用项目的完成人为戴健、任珍文、朱松柏、杨健等10名研究人员。来自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兵器智能感知与探测技术创新团队,西南科技大学多模态感知与智能分析团队,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增强现实智能医疗研究团队等团队。团队核心技术人员简历如下:

戴健,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员。自2013年加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以来,一直从事武器装备光电信息处理领域研究开发工作,先后承担或参与了**武器系统光电跟踪分系统、多模态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士兵视觉增强系统等10余项型号或预先研究任务,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励7项,其中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励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得中国兵器“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示范岗”“最美五八人”“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

任珍文,博士,西南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特聘研究员,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数据资源中心副主任。近年来,聚焦于开展军工信息自主可控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IEEE TIP、IEEE TNNLS、IEEE TCSVT、IEEE TCSS、IEEE TMM、ACM MM、AAAI等CCF-A类和中科院JCR一区论文30余篇;主持军委科技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四川省科技厅等纵向项目10余项;先后获得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成果奖。

杨健,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领军人才),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医疗手术机器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智能感知与导航、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2030人工智能重大项目1项、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国家973、863等项目10余项。在Medical Image Analysis、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7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4项,其中11项实现转化应用。成果转化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项。

微信图片_20230518171928.jpg


问题二:项目介绍: 

本项目以士兵、车载、空中对抗、数字孪生等训练装备研制需求为牵引,针对装备模拟训练需要解决的复杂环境中高速目标快速识别、随机扰动平台对动高速目标快速跟瞄、虚拟场景和实物入景时序精准同步、虚拟环境快速构建和实景目标协调融合、实时对抗考评与训练纠偏等工程问题,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戴健研究员与西南科技大学任珍文教授团队历时7年,深入、系统地开展了集创新算法、实践应用、装备研制、应用推广等研究,建立了多模态虚实协同交互的几何精度、时间精度、空间融度技术体系,研制系列训练装备,构建多种全场景、全听觉、全感知的高逼真多模态仿真训练环境,不仅保障部队按战术要求,实现对操作士兵进行训练,同时相关技术成果在园区、工厂、车间的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军事、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51项,已获得授权35项,包括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软件著作权授权1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5亿元。


问题三:在科研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

(1)要把握问题导向。立足国家战略需求。

(2)要严谨追求真理。端正科研态度,坚持猜疑批判精神,冲破惯性束缚思维,以严谨的学风和遵守科学道德为基础,练就“真本领”。

(3)要懂得贵在坚持。不懈努力与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做得更深、做得更精。

(4)要耐住寂寞。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坐得冷板凳,抵得住诱惑。

(5)要成果产出。以目标为导向,更有利于做好全局规划。

微信图片_20230518171932.jpg


问题四: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是如何解决的?

在本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从核心算法的研究,到关键技术的突破,再到装备、产品的研制和调试,以及项目实践应用,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跨越基础科研和工程应用之间的鸿沟。为了构建更加真实的装备对抗虚拟训练环境,团队采取研究所、高校、企业之间捆绑式产学研合作,科研人员深入研究所、企业工作现场,与工程专家开展长期联合研究工作,共同解决科学难题。


问题五:获奖感言:

非常感谢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所有限公司各级领导和团队成员对项目的重视和大家的辛勤付出;感谢西南科技大学任珍文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杨健教授等合作方专家的鼎力支持和协同创新;感谢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的肯定与鼓励!感谢项目研制过程中给予我们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每一位同志!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地为国防事业贡献科技力量!

 


Copyright © 2024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