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遇见诺贝尔奖——CSIG青托俱乐部走进海口市第一中学与海南中学共话人工智能未来活动成功举办

时间:2024-12-02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及《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发挥科普资源在“双减”政策中的作用,激发高中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研兴趣与学习热情,CSIG组织开展了青苗科普中国行系列活动。1125日,活动在海口市第一中学和海南中学顺利举行,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青托俱乐部、武汉大学、海口市第一中学及海南中学联合组织。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茫教授应邀为同学们带来主题为《人工智能遇见诺贝尔奖》的精彩讲座。 微信截图_20241202102548.png

在同学们的热切期待中,科普活动如期启动。叶茫教授以“AI是什么”作为开场,简明而生动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叶教授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和未来潜力有了初步了解。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新兴科技,叶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生动地讲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如何不断革新各行各业。叶教授特别强调,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急需年轻人才的参与与推动。他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这一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并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的融合。教授还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世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实际案例,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通过这一番讲解,叶教授让同学们意识到,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未来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为有志于科研的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可能。

微信截图_20241202102642.png 

在讲座中,叶教授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个有趣应用案例,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动生成高质量视频和清华九歌的创意案例等,生动地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叶教授进一步阐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究基础,强调了认知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紧密结合。他介绍了从人脑如何感知和学习的研究延伸到今天的先进技术,如ChatGPT――这一顺利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程序,引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这一当代热点话题时,叶教授引发了同学们的激烈讨论。通过对比人工智能和人脑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效率与能耗,叶教授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某些方面仍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叶教授还提到了今年诺贝尔奖的相关成果,让同学们意识到人工智能在现代科技社会中的关键地位,并激励大家努力学习,勇于投身科技创新事业。此外,叶教授还分享了武汉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理念:“智观、智识、智思、智行”。这一理念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同学,许多人表示希望能够进入这所美丽的学府,深入学习人工智能,并为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微信截图_20241202102736.png

在这两场讲座中,叶茫教授通过一系列贴近实际生活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辅以生动形象的图像和视频,以轻松、易懂的方式为同学们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原理和发展。整个讲座氛围轻松愉快,同学们在这种互动式的环境中,直观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进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活动接近尾声时,叶茫教授特意设置了提问与答疑环节,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这场既充满活力又贴近生活的讲座,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家纷纷举手提问,热烈参与讨论,整个现场充满了浓厚的求知气氛。叶教授耐心而细致地解答了每一个问题,使同学们的疑惑得到了充分的解答,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兴趣。此次讲座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也鼓励他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坚定了他们投身科学事业、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叶教授还强调,武汉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