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9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论坛信息
活动时间:2024年5月31日
活动地点:北京交通大学主校区逸夫楼一层以及逸夫楼601
会议日程
论坛嘉宾
罗训
天津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数字孪生是如何助力中国交通技术走向一带一路的?
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交流的不断深入扩大,我国交通网络的规模和质量也日益提升。以港口交通为例,自2012年以来,全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始终保持了中国的七席,而上海港一直稳稳占据全球最大吞吐量集装港口的位置。同时,我国的多个港口已经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实现了国际先进。中国交通技术出海是深化对外开放的必然,更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做出了显著贡献。在过去的五年中,智网互联实验室这一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在港口建设、轨道交通建设、新能源汽车仿真方面为一带一路交流进行了助力。本报告进行相关科普介绍。
个人简介:罗训是中国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杰出会员。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元宇宙百人会”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元宇宙产业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智网互联实验室天津市科普基地主任。他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毕业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他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校区,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7-2015年他先后在美国摩托罗拉研究院和高通研究院担任高级研究院和主任研究员,2015年回国任教。罗训的研究领域包括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和大规模虚拟环境应用。他目前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主任、元宇宙产业智库主席,以及位于哥伦比亚卡利的智网互联实验室中方主任。
郭海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于细粒度结构化建模的交通要素感知技术研究及应用
报告摘要:人、车、路等交通要素的多维度精细感知是智慧交通行业应用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1)目标部件的空间不对齐难题导致人、车跨时空匹配难,从而严重制约下游轨迹追踪和事件分析的性能;2)视觉目标往往存在多层级语义标签,如何高效利用目标多层级语义监督信息突破目标精细感知模型的精度瓶颈?报告人将围绕以上两方面的挑战,分享其团队在交通要素多维度精细感知方面的系列研究工作和在嫌疑人车目标稽查布控、特殊车辆综合管控、视频交通事件检测等方面的项目应用。
个人简介:郭海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紫东太初大模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一直从事视频图像分析、多模态理解、大模型高效训练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同时也涉及了度量学习、连续学习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共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其中一作或通讯作者论文20篇。Google Scholar 引用次数总计1300余次,H-index 16。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主笔起草智能交通领域行业标准2项。入选北京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欧洲图形学会议三维目标检索竞赛第一名、国际车辆重识别竞赛冠军等10余项荣誉。参与研发的“秦岭秦川”交通大模型获得昇腾AI创新大赛金奖。组织了PRCV2019-车纹识别技术挑战赛,吸引了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40余家单位50多支参赛队伍参赛。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科技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纵向项目,承担经费累计超3000万元。所研发的核心技术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产业服务,并与阿里、华为、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电子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了技术合作。
卢云龙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报告题目:智能交通遇上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应用
报告摘要:随着5G及6G相关研究的推进,以车联网为代表的未来智能交通将呈现出高动态、低时延、泛在连接等特点。与此同时,作为未来网络的关键使能技术,数字孪生也成为连接物理车联网系统与数字虚拟空间的重要纽带。本次报告将主要面向智能交通典型场景,介绍数字孪生的关键技术原理与方法,并围绕数字孪生在车联网络中的相关应用展开讨论。
报告人简介:卢云龙,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移动通信的边缘智能与安全等。研究成果入选多篇ESI热点与高被引论文,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课题。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IEEE车辆技术学会Daniel E. Noble Fellowship Award、北京市科协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担任IEEE Network等期刊客座编辑,CCF区块链专委、服务计算专委执行委员,以及国际会议Globecom、ICC等技术委员会委员。
注册信息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注册报名,因会议地点进出需要报备,请您于5月30日前完成报名。
联系我们
联系人:苏老师 电话:1897758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