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4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2025年9月8日下午,CSIG高级会员、青工委委员、科普与教育工作组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张永飞受邀走进中国最顶尖的中学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人大附中),开始了2025年秋季学期为高一年级开设的“飞行器视觉信息智能处理”课程教学。今天的第一次课,张永飞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飞行器视觉信息智能处理》的精彩科普讲座。本次讲座以“飞行器+视觉信息+智能处理”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激发了同学们对前沿科技的浓厚兴趣。
科普讲座现场
讲座从“什么是飞行器”入手,张教授通过图文并茂的PPT,生动讲解和展示了航空和航天的区别,航空器、航天器、火箭与导弹的分类与特点,结合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实物图片,让同学们对飞行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张永飞教授生动讲解
随后,讲座重点介绍了“视觉信息”的重要性和典型应用。人类约80%的信息来自视觉,图像和视频是最直观、信息量最大的信号类型。张教授通过新冠测体温、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等一个个实际典型案例,展示了视觉信息在安防监控、灾难救援、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防/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作用。
展示视觉信息重要作用
在“智能处理”环节,张教授以同学们熟悉的AI应用——如人脸识别、语音助手、自动驾驶等为例,巧妙类比人类的感知与行为方式,引出人工智能“看懂、听懂、运动、思考”四大能力。他还展示了北航团队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包括无人机目标检测、月球陨石坑检测等实际项目,让同学们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在飞行器信息处理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强大实用。
现场讲解答疑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一系列典型应用案例,配合着一帧帧活泼引人的视频和图像和深入浅出地剖析讲解,这份既接地气又充满活力的报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与热情,同学们踊跃发言提问,课堂氛围热烈。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张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并鼓励大家将来投身科研,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科技视野,也让他们感受到人工智能与航空航天结合的无限可能。北航与人大附中合作的科研课堂,正是为了在高中阶段播下科学的种子,激发青年一代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期待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同学们能继续深入探索航空航天与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