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4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2025年8月6-8日,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CSIG数字媒体取证与安全专委会、《网络空间安全科学学报》、内蒙古工业大学承办,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协办的第35期CSIG图像图形学科前沿讲习班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本期讲习班主题为“生成式媒体内容安全”,由北京邮电大学周琳娜教授担任学术主任。来自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个单位的70余名教师、学生参加讲习班,现场气氛热烈。
讲习班现场
8月7日上午,讲习班学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数字媒体取证与安全专委会主任周琳娜教授发表开班致辞。周琳娜教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告嘉宾和参会者对本次活动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并希望各位科技工作者能够在为期两天的学习与交流中满载收获,不虚此行。
学术主任周琳娜教授致辞
北京交通大学赵耀教授作了题为《AIGC伪造检测的泛化性研究》的专题报告。赵耀教授介绍了深度伪造的取证方法和研究进展,包括多媒体内容取证的研究背景、深度伪造的危害和检测方法、AI伪造人脸的真伪鉴别方法、生成式人脸编辑的主动防御等内容,并重点分享了课题组在该领域的部分研究工作。赵耀教授介绍了跨模型通用检测框架的创新成果,为应对多样化伪造手段提供新思路。
赵耀教授作报告
天津大学刘安安教授作了题为《群体智能驱动的社会模拟器》的专题报告。刘安安教授其团队如何融合群体智能与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致力于构建高保真的社会“数字孪生”系统,进而实现对复杂社会系统的动态模拟与干预,为网络媒体安全治理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决策工具。
刘安安教授作报告
深圳大学李斌教授作了题为《图像鉴伪——从弱信号表征到多模态协同》的专题报告。李斌教授以AI生成图像鉴伪为例,系统梳理了鉴伪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技术原理,分享了团队在鉴伪模型方法设计中的新进展,并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李斌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洪涛教授作了题为《视觉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技术》的报告。谢洪涛教授从数据安全、内容安全、模型安全三个角度系统阐述了视觉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并对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谢洪涛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卫明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水印技术》的报告。张卫明教授聚焦于AIGC技术浪潮中数字水印领域的思想演进与前沿突破,系统阐述了其在提升跨媒介鲁棒性、追溯AI生成内容以及保护大模型知识产权等关键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张卫明教授作报告
中山大学的卢伟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生成媒体的内容安全与对抗》的报告。卢伟教授以人工智能生成媒体的被动取证和主动防御为主题,阐述了在大模型发展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安全的发展脉络,并对相关安全问题和对抗措施展开讨论。
卢伟教授作报告
信息工程大学罗向阳教授作了题为《网络认知对抗技术》的报告。罗向阳教授阐述了网络认知安全的概念和内涵要义,介绍了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内容制作典型方法,阐述了其在网络认知安全中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意义,并分享了团队在信息内容生成与对抗方面的研究进展。
罗向阳教授作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的沈超教授作了题为《AI内在安全:从小模型到大模型到多模态具身智能》的报告。沈超教授从AI的内生安全属性出发,围绕保密性、完整性与隐私性三大安全基石,分析了AI大模型时代下和具身智能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安全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聚焦于大模型隐私泄露路径、模型窃取手法、对抗攻击策略等多个方面。
沈超教授作报告
本次“生成式媒体内容安全”学科前沿讲习班的成功举办,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与开发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专家们的精彩报告和深入探讨,系统性地梳理了生成式媒体内容安全技术的发展脉络,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现场交流热烈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将持续建设高水平交流平台,引领生成式媒体内容安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领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