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0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2025年11月9日,“CSIG 图像图形中国行”来到了镇江,走进江苏大学。本次活动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CSIG多媒体专业委员会与江苏大学联合承办。江苏大学成科扬教授主持会议,清华大学孙立峰教授致辞。华为首席科学家田奇教授、清华大学孙立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永兵教授、北京大学张史梁长聘副教授以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杨小汕研究员受邀作报告。本次会议得到了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各个学院师生100余位前来参会。
会议首先由江苏大学成科扬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孙立峰教授出席并致辞。孙立峰教授在致辞中肯定了本次活动对促进学术交流与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成科扬教授主持

CSIG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孙立峰副主任致辞
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田奇教授在此次会议上作了题目为“世界模型:初步的探索和思考”的报告。本报告围绕世界模型主题,核心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形态及发展路径。田奇教授指出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通用人工智能(AGI),实现通用人工智能,需要推动大模型发展需从自然语言走向多模态、从简单感知走向复杂交互。报告同时介绍了大模型高质量高效入端、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架构统一、加深长视频理解、基于3D/4D内容准确建模真实世界四个方面的工作,探讨如何推动下一代更强大世界模型。

田奇教授作报告
清华大学孙立峰教授在此次会议上作了题目为“面向大规模部署的自适应流媒体:系统全生命周期挑战与对策”的报告。报告指出,自适应流媒体技术已成为保障海量用户视频观看体验的关键所在。并进一步指出,当前学术界研究多基于理想化仿真环境展开,而工业界在系统设计、部署与运维全生命周期中面临诸多复杂挑战,致使大量算法因“仿真-现实差距”出现性能衰减。为此,系统性地提出一系列创新对策,为构建下一代高效、可靠且具备可维护性的智能流媒体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孙立峰教授作报告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张永兵教授进行了题为“单分子动态扩散示踪成像与分析”的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单分子轨迹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随后系统介绍了课题组在轨迹获取、轨迹分析与轨迹数据评价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为深入理解分子动力学提供了新工具与新思路,推动了该领域方法学的进步。

张永兵教授作报告
来自北京大学的张史梁长聘副教授带来了题为“端侧化多源视频分析”的报告。报告指出,端侧视频分析是提升无人机、无人车等终端设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其面临算力受限、场景复杂和目标多变三大挑战;研究团队通过稀疏计算架构、弱监督增量学习与跨时空关联三项创新,实现了视频分析模型在国产低功耗硬件上的实时部署与人车轨迹精准定位,相关技术更拓展至图像生成与大模型训练领域,为端侧智能落地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

张史梁长聘副教授作报告
来自中科院自动化所的杨小汕研究员带来了题为“开放环境多模态预训练模型高效学习与应用”的报告。报告指出,多模态预训练模型虽在跨模态任务中展现出强大潜力,但其在真实开放环境中的关联建模与迁移泛化仍面临挑战。为此,报告提出通过解耦视觉表征构建新型预训练模型Libra,在保持各模态信息结构完整的同时实现稳健的跨模态关联,并创新性地解决了模型在跨域迁移与小样本适配中的泛化保持问题,为复杂场景下的多模态应用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杨小汕研究员作报告
本次学术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为多媒体领域的学者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术成果的分享与学科建设的深化。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