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中原工学院-157

时间:2025-10-21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2025年10月18日, “CSIG图像图形中国行”活动来到了郑州。本次活动由CSIG人机交互专委会主办,由中原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承办。中原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刘军发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人,中原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陈东义教授致辞。南开大学周宇教授、宁波大学徐龙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张成文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段立娟教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黄进研究员等五位专家学者受邀作主题报告,全校2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这场学术的盛宴。

1761059218803728.png

刘军发教授主持

1761059233197890.png

陈东义院长致辞

1761184069253678.jpg

会议活动现场

在学术报告环节,南开大学周宇教授以"多模态文档大模型幻觉问题及缓解方法研究"为主题作报告,所提方法显著改善了主流开源模型的OCR任务表现,为多模态大模型的可视文本感知能力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

1761059275299891.png

周宇教授作报告

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宁波大学徐龙教授,带来"基于因果注意力的深度学习太阳耀斑预测模型"的主题报告。报告针对现有深度学习耀斑预测模型侧重数据相关性而非因果性、面临数据集正负样本严重不平衡的问题,提出融合因果推断的深度学习模型CausalNet,该模型为提升耀斑预测模型鲁棒性和物理可解释性提供了新方法。

1761059292346514.png

徐龙教授作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张成文教授,以"从工具到伙伴:大模型智能体重塑高校教育生态的探索与思考"为题分享观点。提出高校应用大模型智能体的实施路径与未来展望,为高校教育生态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兼具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探索思路。

1761059308134629.png

张成文教授作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段立娟教授,聚焦"基于人工智能的脑电接口技术"作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人机交互迈入"意念互联"新纪元,AI技术依托深度学习与自适应算法,为突破传统BCI信号解析精度低、个体适配性差等瓶颈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1761059322868772.png

段立娟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黄进研究员,以"人机增强智能与笔交互技术的教育应用"为主题作报告。报告强调,人机增强智能与笔交互技术正深刻重塑未来教育生态,前者将大模型和教师的能力结合实现个性化教学内容生成,后者通过自然高效的笔式交互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该报告为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与自然高效学习提供了参考。

1761059334565534.png

黄进研究员作报告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应用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与各位专家展开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现场思想碰撞不断,学术氛围浓厚。提问讨论环节本次“CSIG中国图像图形中国行”活动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领域前沿的学术交流与思想融合,在中原工学院站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1761059367942761.png

提问讨论环节

本次“CSIG中国图像图形中国行”活动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领域前沿的学术交流与思想融合,在中原工学院站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