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学会推荐《人工智能赋能地月空间感知技术现状及展望》入选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影响力提名论

时间:2025-08-07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近日,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影响力提名论文”重磅揭晓,经期刊录用、学会推荐、综合审查、公示等程序,95篇论文从千余篇参评成果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提名论文覆盖多个学科领域,集中展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推荐,于登云、尹继豪、刘斯琦、王鹏、王汇娟、张余、姜鸿翔、陈培撰写的《人工智能赋能地月空间感知技术现状及展望》一文成功入选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影响力提名学术论文。

 


论文信息

题目:人工智能赋能地月空间感知技术现状及展望

作者:于登云,尹继豪,刘斯琦,王鹏,王汇娟,张余,姜鸿翔,陈培

发表期刊: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发表时间:2025年9月,第30卷第9期

关键词:地月空间;态势感知;人工智能;目标检测;轨道定轨

摘要:随着深空探测的不断推进,地月空间已成为探月和深空任务的关键战略区域。面对日益增多的航天器及太空碎片数量,亟需先进的空间态势感知技术以实现对地月空间目标的精准监测与持续跟踪。传统方法因复杂动力学环境和远距离探测精度限制,难以满足高精度轨迹预测和目标识别的需求,制约了地月空间感知技术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一瓶颈提供了新契机。本文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月空间感知领域的应用进展,涵盖空间目标监视需求、传统机器学习在目标检测及轨道定轨中的应用,以及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的初步应用。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归纳了现有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在算法优化、模型开发等方面的发展展望。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方法在提升暗弱目标检测精度、智能轨道确定及复杂态势感知方面表现出显著潜力,尽管面临数据匮乏和专用场景未知等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已初步展现出构建全天候、高自适应性地月空间智能感知体系的能力。未来需加强人工智能与地月空间目标检测、轨道定轨与预报等传统技术结合,持续拓展人工智能在地月空间感知领域的应用,推动地月空间开发迈向智能化发展新阶段。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围绕“示踪科技前沿 助力创新发展”主题,组织近100场专题论坛并开展学术论文征集及出版工作。并从百场活动的千篇论文中选出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

论文选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各学科热点前沿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等原创研究成果。论文结构完整、逻辑清晰、数据可靠、图表规范、论证充分,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符合高水平科技期刊学术规范,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或具备较强的转化潜力。

 

相关链接:

关于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影响力提名论文名单的公告:

https://www.cast.org.cn/xs/TZGG/art/2025/art_042866d9fc0c4d2da9ea1f78f2d66182.html

附件: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影响力提名论文.pdf



Copyright © 2025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643号 京ICP备12009057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