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6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2025年4月11日-12日,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第十期优博论坛于中山大学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由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CSIG 优博俱乐部、CSIG 青工委和 CSIG 机器视觉专委会联合承办。中山大学任文琦教授,东南大学李勇副教授作为论坛主席,共同组织本次活动。本次论坛吸引了近百名学者和学生参加,共同围绕图像图形学领域的前沿研究与技术展开讨论。
本次论坛邀请了电子科技大学朱策教授、湖南大学刘敏教授、国防科技大学侯臣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杨鑫教授、清华大学索津莉副教授五位领域内知名专家,以及清华大学赵思成副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唐厂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阿明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奎副教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罗根博士后研究员五位优博共10名讲者作精彩的学术报告。论坛举办了青年学者服务环节,由朱策教授,刘敏教授以及索津莉副教授担任指导专家,为青年学者提供专业指导。
图 1 赖剑煌教授为大会致辞
报告开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赖剑煌教授为大会致辞,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深入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推动图像图形学领域的科技进步。
图 2 操晓春教授为大会致辞
紧接着,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操晓春教授,对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进行简要介绍,并对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们表示了诚挚的欢迎。
图 3 贾伟教授为大会致辞
接下来,CSIG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贾伟教授为大会致辞。他高度肯定了本次论坛的学术价值,并对青年学者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图 4 张鼎文教授对CSIG优博论坛进行回顾
随后,西北工业大学的张鼎文教授对CSIG优博论坛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优博论坛一直以来为众多青年学者搭建起了前沿且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助力他们拓宽学术视野、增进学术互动。
图 5 朱策教授作《频率引导的图像超分辨率 Transformer:轻量化架构与量化协同优化》报告
在11日的报告环节,电子科技大学朱策教授作了《频率引导的图像超分辨率 Transformer:轻量化架构与量化协同优化》的报告,阐述了如何通过引入频率引导策略,优化图像超分辨率 Transformer 架构,有效提升了模型在图像超分辨任务中的表现,同时结合量化协同优化技术,进一步降低了计算成本并提升了部署效率。
图 6 杨鑫教授作《交互引导的感知与建模》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杨鑫教授作了《交互引导的感知与建模》的报告,介绍了交互引导的创新建模方法,通过系统之间的信息反馈与协同操作,增强模型在感知层面的适应性与表达能力,从而能更精准、高效地识别和理解复杂场景中的关键要素与对象关系。
图 7 赵思成副研究员作《情智兼备数字人与机器人的研究》报告
清华大学赵思成副研究员作了《情智兼备数字人与机器人的研究》的报告,分享了在数字人及机器人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将情感与智能深度融合,使智能体不仅具备理性决策能力,还能展现类人情感反应与自然交互行为,推动人机互动进入更具温度的全新阶段。
图 8 江奎副教授作《开放环境场景感知增强》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奎副教授作了《开放环境场景感知增强》的报告,聚焦于开放环境下图像与视频感知所面临的挑战,讲解了多种增强感知技术,包括如何在复杂、动态的真实场景中提升图像视频的处理精度以及系统的鲁棒性。
图 9 罗根博士后研究员作《原生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演进与探索》报告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罗根博士后研究员作了《原生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演进与探索》的报告,梳理原生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发展脉络,并深入探讨了模型架构在图像、文本等多模态协同理解上的技术演进与应用前沿。
图 10 刘敏教授作《智能手术机器人多模态感知》报告
在12日的报告环节,湖南大学刘敏教授作了《智能手术机器人多模态感知》的报告,本报告深入介绍了手术机器人从术前、术中到术后的多模态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方法,并展示了团队目前取得的一些进展,为减少我国医疗事故提供了重要保障。
图 11 侯臣平教授作《自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器学习方法初探》报告
国防科技大学侯臣平教授作了《自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器学习方法初探》的报告,提出了面向动态环境的新型机器学习范式,通过设计具备自适应能力的算法模型,使系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快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模型在复杂实际场景中的泛化能力与鲁棒性。
图 12 索津莉副教授作《低照度环境轻型计算摄像研究进展》报告
清华大学索津莉副教授作了《低照度环境轻型计算摄像研究进展》的报告,展示了在低照度环境下开展轻型计算摄像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从硬件端的新型器件,到软件端的图像增强算法优化,全面提升了在夜间或微光条件下的成像质量与系统实用性。
图 13 唐厂副教授作《多视图聚类方法及应用》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唐厂副教授作了《多视图聚类方法及应用》的报告,系统讲解了多视图聚类技术的发展与分类,阐述如何利用不同视角下的数据表示进行联合建模,实现对数据内在结构更全面的挖掘与理解,并结合具体应用案例展示了该方法在具体领域的广泛价值。
图 14 武阿明副教授作《开放世界物体感知》报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阿明副教授作了《开放世界物体感知》的报告,探讨了在开放世界中进行物体感知所面临的核心挑战,并介绍了一系列创新性方法以增强系统的泛化识别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实际应用中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
图 15 戴涛助理教授作《状态空间模型在底层视觉任务的初探》报告
图 16 李勇副教授作《以人为中心的情感计算》报告
图 17 马天磊教授作《红外小目标检测网络的标注、增强与训练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图 18 沈力副教授作《大规模深度学习优化理论与算法》报告
12 日,论坛特别设置了青年学者服务环节。此环节中,电子科技大学的朱策教授、湖南大学的刘敏教授以及清华大学的索津莉副教授担任指导专家,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为青年学者提供精准且专业的指导。深圳大学戴涛助理教授、东南大学李勇副教授、郑州大学马天磊教授、中山大学沈力副教授作为青年学者代表,围绕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当前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报告。针对青年学者们提出的问题,指导专家从研究方向拓展、成果转化思路等多个关键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答,该环节成效显著,收获了青年学者们的高度认可与积极反馈 。
图 19 论坛主席任文琦教授作会议总结
最后,论坛主席任文琦教授对出席本期论坛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并鼓励更多的参会者能够持续关注和参与到学会的优博论坛等各项活动当中。
图 20 参会人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