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30 来源: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各分支机构、科普基地、会员单位: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关于广泛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的通知》(纲要办发〔2025〕2号)要求,为推动科协组织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月活动,集中打造特色亮点活动,扩大影响力、服务力,现进行相关活动征集,具体通知如下:
【第一项】“科普之光”首届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活动征集工作方案
一、活动主题
追光逐梦,科普中国行
二、活动时间
展播时间:2025年9月1—30日
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8月15日
三、征集内容
按照“报送-遴选-展播”工作流程,重点挖掘整合一批高质量科普作品,结合“科普中国”科普资源集中开展专题展播。展播活动开设寻初心、悦科普、探创新、向未来和慢直播五个主题版块,连续开展30天,多维度展示各地科普成效、科技成果、科学家精神、特色场馆、民生科普、科学文化等。主要征集内容如下。
(一)全国科普月活动精剪视频。围绕各地各部门在全国科普月期间开展科学展演、主题嘉年华活动等录制科普视频,突出展现地方活动亮点与特色。单个视频时长不少于30分钟。
(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探访视频。聚焦地方科普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的独特风格与科普亮点,拍摄制作科普视频,充分展现其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单个视频时长不少于30分钟。
(三)大国重器类科普视频。聚焦探海(如载人潜水器)、探空(如探月工程)、探地(如锦屏地下实验室)和极地科考等创作科普视频,集中展现科技强国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单个视频时长不少于30分钟。
(四)国家重点实验室类科普视频。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方向、前沿技术、重大成果及创新团队等方向的科普视频,展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活力与独特价值。单个视频时长不少于15分钟。
(五)院士科技报告精剪视频。围绕两院院士科技报告的核心内容,制作精剪版科普视频,准确传达鲜明观点与科技前沿信息。单个视频时长不少于20分钟。
(六)科幻作品解读类科普视频。围绕经典或热门科幻作品创作科普视频,深入剖析作品中的科学概念、技术设定与科学幻想。单个视频时长不少于15分钟。
(七)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类视频。围绕“英才计划”“青少年科创大赛”等项目创作系列科普视频,深入挖掘培养项目中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科学家精神以及青年科技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生动实践。单个视频时长不少于20分钟。
(八)慢直播形式科普视频。结合各地科普教育基地丰富的科普资源,围绕星空观测、野生动物监测、地质和生态观测等方面,创作沉浸式慢直播形式的科普视频。单个视频时长不少于180分钟。
四、有关要求
(一)内容要求
展播活动由“科普中国”提供播出内容遴选整合、拉流播放技术、多平台播放渠道推广等服务,请各单位按照以下标准报送。
1.报送内容应具备完整图像、声音、字幕,画质清晰(画面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码流不低于5-8M/s。视频格式为MP4,视频画面干净,不带角标、台标、水印或标识,不插入任何商业广告。视频对白、旁白、解说等须添加中文简体字幕,汉字使用应规范、准确。
2.请对报送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把关,确保播出内容无版权争议、质量问题,无科学性问题、无意识形态错误,不存在言论不当及商业内容等风险。
(二)报送方式
请于7月10日前填报信息表(见附件2)至kp@csig.org.cn(邮件主题请注明单位名称+“科普之光”展播活动)。
【第二项】“典赞·科普中国”百佳科普案例征集工作方案
一、征集内容
本次征集工作共设立科普案例、科学领域流言榜等类别:
(一)科普案例征集旨在挖掘和宣传一批具有时代感、传播性、引领力的科普实践案例,展示基层科普创新模式,诠释科普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民生改善的具体成效。征集分为科普作品传播、科普活动服务、科普阵地建设等三类,由全国学会、省级科协、高校科协、园区(企业)科协以及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成员单位、网络科普联合行动参与平台等单位汇总报送。
1.科普作品传播类。面向已出版和发布的具有较高传播量和群众口碑的图书、短视频、短剧、影视作品等原创科普资源,征集一批宣介国家重大科技政策和战略部署、引导公众认识和正确使用科技成果、启迪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引领塑造科学文化氛围的作品案例。此类案例应兼具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2.科普活动服务类。针对各类科普主体面向公众开展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征集一批以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普剧目、科普游戏等群众易于接触、乐于接受、喜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开展科普活动的优秀案例。此类案例应具备鲜明的科普属性,有利于激发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参与热情,特别是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有利于传播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3.科普阵地建设类。面向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小院等常态化向公众开放的科普阵地,征集展览展陈展示的精品案例、特色科普服务模式等。面向科技企业、高校、园区、科研院所等经常性向公众开放的实验室、生产线等展陈场所,征集科技成果科普化展陈的创新案例等。此类案例应体现较强的科技感、场景感和互动性。
(二)科学领域流言榜通过大数据筛选分析、专家推选产生,无须报送。
二、报送要求
请于7月10日前填报信息表(见附件3)至kp@csig.org.cn(邮件主题请注明单位名称+“典赞·科普中国”案例)。
【第三项】全国科普日活动征集
一、征集内容
(一)学会科普活动
1. 科普报告话前沿。组织院士专家深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面向大学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举办高频次、互动性、跨学科的高端科普报告,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科技创新。
2. 科普报告进基层。动员农业、林业相关学会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助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动员医学相关学会组织医务工作者和科技人员,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开展卫生健康科普咨询、举办科普报告,服务公众健康素养提升。
(二)企业科普活动
1. 主题科普活动。各园区科协、企业科协结合自身特色,面向青少年、产业工人、农民、老年人等群体开展系列主题科普活动,为公众提供多元化、高质量、高频次的科普服务新体验。
2. 万企场馆探未来。各园区科协、企业科协通过改进科技成果的科普化展示方式,举办园区(企业)开放日活动,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生产线等科研、生产设施,邀请社会大众走进园区(企业)相关展厅了解科技创新成果。
3. 科普讲座话前沿。各园区科协、企业科协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组织院士、专家、学者开展科普讲座,并通过网络平台等扩大传播效果,启迪科技工作者创新思维。
4. 科普产品创作营。各园区科协、企业科协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结合现代化产业发展趋势,制作AR/VR科普产品供公众体验;创作科普短视频等科普产品,分享科研经历、创新故事,弘扬科学家、企业家精神。
(三)科普基地科普活动
1. 千家基地展创新。科普教育基地依托自身特色科普资源,围绕前沿科技发展、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生活中的科学等领域,组织开展前沿科普展、科普讲座、主题研学、实验室参观等科普活动,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及应用、传播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增进对科技创新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尤其鼓励基地加强对基层地区的科普服务,利用自身资源和科普服务队伍,到学校、社区等地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将优质科普资源送到基层一线,打通科普的“最后一公里”。
2. 科普CityWalk路线征集发布。科普教育基地根据自身类型、领域和特点,结合所在地周边不少于2家其他相关科普、科学文化场所,围绕一定主题设计制作图片形式的主题科普CityWalk路线,展示科普阵地特色,引导公众开展主题式科普探索之旅。请各基地将图片上传至全国科普月平台,中国科协择优发布。
3.“探寻科学宝藏”短视频创作。科普教育基地围绕以下主题开展短视频创作,让公众直观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好奇心和探求欲,扩大科普教育基地社会影响力。
(1)基地探馆。通过短视频带领公众进行基地游览和探索,展示基地内容和特色,吸引更多人走进基地。
(2)标志性展品。通过短视频向公众讲述标志性展品的科学原理、重要代表意义、背后的故事,展现我国科技发展成就和科学家精神。
(3)特色科普活动。通过短视频呈现基地特色科普活动和精彩瞬间,提升公众对科普的兴趣,提高基地关注度。
短视频应主题明确、内容充实、亮点突出,便于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1080p),MP4格式,时长建议不超过3分钟。
二、报送要求
请于8月1日前填报信息表(见附件4)至kp@csig.org.cn(邮件主题请注明单位名称+全国科普日活动)。
附件1《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2025年全国科普月有关重点活动安排的通知》(科协普函基字〔2025〕4号).doc
附件2“科普之光”首届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活动信息表.docx
附件3-2025年度“典赞•科普中国”科普案例信息表.docx